本帖最后由 刘博鹏 于 2022-8-17 21:48 编辑
——雨城区青江街道不断探索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 四川文明网雅安讯(刘博鹏)捡地面垃圾、刮墙面“牛皮癣”……8月4日,雨城区青江街道孝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组织辖区15名少先队员,走街串巷开展“红领巾传递文明,少先队助力创城”志愿服务,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意识。 这仅仅是青江街道所辖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镜头。近年来,青江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过程变成为民办实事过程,不断探索、创新服务途径,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让广大居民得实惠。 “移动办公桌”进小区 实践活动接地气 社区一头连着党委政府,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另一头连着广大居民,是社情民意的“终端”地带,感知最灵敏、反应最迅速。 如何让广大居民充分享受到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的实惠?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民?这已经成为各地党委政府的一堂“必修课”。 为进一步了解居民所需所盼,拓宽征集需求的渠道,提高解决居民实际困难的能力,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衔接,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度融合,青江街道所辖各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推出“移动办公桌”进小区等工作法,通过面对面征集需求,心贴心提供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活动接地气有底气,让大家看到新变化、得到更多实惠。 理头发、修家电、换拉链、刨菜板、磨菜刀、量血压、测血糖、反诈宣传……青江街道各社区秉承“群众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打破“坐等上门”的服务模式,开启“移动办公桌”进小区便民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解决问题“零距离”,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土桥社区探索出的基层社会治理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移动办公桌”进小区模式,组织志愿者现场向居民开展社情民意收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安装防诈“金钟罩”APP、免费磨刀等服务,做到为民排忧解难随时随地;石马社区开展的移动办公进小区,创新服务零距离“转树作抓”系列行动,在原来常态化提供义诊、磨刀、免费维修家电等便民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拓展服务内容,增加了免费熨烫衣服、擦皮鞋,洗地毯等,受到居民们一致称赞;汉碑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雅职院康养学院志愿服务队开展的“社校共建进小区,康养保健暖人心”主题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推拿志愿服务,讲解夏季保健、健康饮食、中医理疗等健康常识,对一些常见的错误养生方式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并传授腰椎、颈椎、肩部等部位的按摩小技巧等,营造“人人讲健康、家家重健康”的健康养生氛围,不仅加强了健康社区建设,促进了社区文明程度的加深,拉近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关系,而且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以活动为载体 将实践活动推向纵深 少年文明则国文明。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携手共建文明家园氛围,传播文明理念,青江街道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外塑街道之形、内铸街道之魂,不仅使志愿服务精神在辖区内通过实践活动得到进一步发扬,同时也有效增强了未成年人热爱劳动的意识,促使他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爱卫生的习惯。不仅锻炼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在活动中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共同为建设美丽城市添砖加瓦。 8月4日,青江街道孝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同15名少先队员开展“红领巾传递文明,少先队助力创城”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他们同社区志愿者一道,手拿竹夹子、垃圾袋等工具,化身“绿色小卫士”,在辖区农贸市场、大街小巷清理墙面小广告,捡拾地面垃圾,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许多路人被“绿色小卫士”们的行动所感染,纷纷参与到整治行动中,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和制止。同时,“绿色小卫士”们还当起创城小宣传员,向路边商铺和行人宣传文明知识等。 7月13日,石马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创意轮胎,变废为宝”未成年人彩绘活动,邀请社会组织、美术培训机构老师到现场,指导未成年人在废旧轮胎上进行绘制。他们用灵巧的手,在废旧轮胎上创作出彩虹、卡通人物、花朵、草莓等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色彩艳丽、富有童趣,令人眼前一亮。 活动不仅让未成年人和志愿者体验了创作的快乐,也增强了他们对闲置物品循环再利用的理念和环保意识。石马社区将这些绘制好的轮胎改造成墙面装饰、卡通道具等,对人居环境进行美化提升,携手参与共建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