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纪委监委印发《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十八条措施》,《措施》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政策落地有差距”、“营商环境有短板”、“亲清交往有顾虑”三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措施》的出台,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用心把稳保驾护航的“刻度”,当好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护航手”和“引路员”。
严守监督执纪力度,确保惠企政策落地有声。管理严格实则是一种严肃的爱,惠企政策是否推行落地,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了相关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办事人员的群众口碑。要切实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护航手”作用,就得强化监督执纪力度,重点解决政策推行过程中的“中梗阻”问题。用调研走访、群众反馈等多渠道评估,以狠抓落实、追责问责等方式,提升办事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惠企政策真正能够行之有效、落地有声。
强化服务理念深度,建设营商环境温暖有心。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涉企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建立起“群众事自己事,企业发展我发展”的理念,推动职能部门简化办事流程,重点查处涉企对口人员的“懒政”、“庸政”、“怠政”等四风问题。引导和激励基层工作人员用真心服务好人民、用热心感召到群众、用细心办理好事情,让民营企业办事更便利、让创业者办事更顺心,当好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引路员”角色,建设好温暖、高效、专业的营商环境。
把准政商关系尺度,推动“亲清合力”发展有速。全力保障民生“兜底”问题,加快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为人民幸福生活奋力拼搏,是党和政府的分内之事。要保障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亲清合力势在必行,但不少公职人员仍有忧顾虑、怕风险、嫌麻烦的内心活动。纪检监察机关要比照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打造公开透明的畅通反馈平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的良性机制,在做好监督核查的同时,发挥出积极的引导作用,厘清政商关系尺度,激发领导干部愿作为、善作为、敢作为,让“亲清有度”、“亲清有为”。
只有以“规范化”的监督执纪、“深度化”的服务理念、“精度化”的政商关系,才能把稳保驾护航的“刻度”,打造出健康、高效、公平的营商环境,为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按下稳稳的“快进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