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不美,既看环境面貌,也看精神风貌。针对农村地区封建迷信、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炫富攀比、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岳阳市顺应群众期待,向人情歪风全面“开刀”,在全市深入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工作,营造淳朴、质朴、简朴的农村社会风气。(6月19日,光明日报) 常言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正随着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坚实步伐而日益迫切。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全面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需要抓住三个关键。 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加强党的领导很关键,重点在于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作用。事实证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与当地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作风不正有很大关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青年干部培养计划,把农村党支部打造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以清正党风带民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头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激发村级班子干事的活力。 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党员干部必须带头。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移风易俗需要榜样与标杆。要从党员干部抓起,建立社会风气监督员队伍,公布举报信箱电话。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党员、干部和直系亲属的婚丧行为,要主动向所在党组织或单位报告。 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大力弘扬和传承辖区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公序良俗。总体来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所蕴藏的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容和形式,涵盖规范、制度和器物多个层面,遍及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它们都可取来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用。挖掘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将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作者:吾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