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家风家训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而与时俱进的乡规民约在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则能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最大限度的教化、引导我们的居民。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适合自己的乡规民约。自古以来,有好的传统,也有糟粕的陋习。虽说很多方面我们都有国家的法律保障,但法律不能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不能纳入法律范畴的管理的,我们则需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民间习俗,制定符合要求的乡规民约加以约束。 中国人自古以“孝”著称,特别在办理丧事的问题上更是马虎不得,披麻戴孝,守灵哭灵,答谢客人这些繁琐的办理流程,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扰。许多人因为攀比心在办理酒席时都是讲究排场,造成很多铺张浪费,虽然有些人想简化流程,但碍于面子却不得不为之。种种现象的存在都说明了乡规民约的必要性,如若有着丧事从俭等类似相关的乡规民约,那么这些不良风气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因为家乡的乡规民约是大家公共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约束能力,如果这样丧事从俭得到大家的认可,人们就会纷纷开始简化仪式,倡导以一种文明的方式祭奠、缅怀亲人。 生活中,邻里间很容易发生纠纷、矛盾,在调节纠纷的过程中,首先应发挥民间调解机制的作用。有了乡规民约,调节工作就改变了很多,有时候比起司法程序它可能更加的灵活、高效,也能更好的得到人们的认同。我们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乡规民约,切合实际的加以引入,把调节工作处理的更好。 乡规民约作为一种稳定社会秩序的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正积极的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存在与社会之中,为整合、治理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从自我做起,遵守乡规民约,使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